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每天的晚餐时间,很可能是一家人难得聚齐的温馨时刻。
然而,本该是轻松愉悦的氛围,却经常被某些谈话内容搅合得鸡飞狗跳、剑拔弩张……
今天一上班,同事刘姐就跟我们吐槽起自己的老公——
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老公边吃边询问孩子的月考成绩。当得知这次成绩排名有些下滑后,孩儿他爸就开始“训话”了:
“之前跟你说了少玩会儿,这马上要中考了,怎么还不知道着急啊?”
“你看你三叔家的哥哥,去年考上了XX中(市重点),你要是考砸了,你让我这老脸往哪儿放?”
“你可又胖了不少,一天到晚就知道吃!你中考体育分还想不想要了……”
她老公越说越激动,直接把儿子骂急了。小家伙脾气也爆,直接把碗筷一摔,准备离家出走。
刘姐一边赶紧拦住儿子,转头又去数落老公。这一顿饭,三口子谁也没吃好……
一.
“餐桌教育”危害大
相信像刘姐家这种情况,不是个例。
万般皆“内卷”的现实,让很多家长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同时也侵占了部分亲子时间。
或许是因为平日陪孩子的时间有限,只要同桌吃饭,不少爸妈就开始争分夺秒,一边吃一边行使教育“大权”。
但是,这种习惯的“隐患”可真的不小——
1. 影响孩子的食欲和健康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宁吃开胃粥,不吃皱眉饭。”
在饭桌上给孩子讲道理或叱责训话,孩子能不“皱眉”吗?
心情欠佳,食欲也就没了。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会选择随便扒拉几口饭菜,然后赶快离开。缺少细嚼慢咽,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损害他们的健康。
吃饭,本来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可是如果孩子将“吃饭”和“挨骂”联系在一起,时间久了,孩子很容易条件反射——
只要一吃饭,他们就会习惯性恐慌,精神紧张、倍感焦虑,严重一些的甚至会患上抑郁、厌食等多种心理疾病。
2. 影响正常的亲子关系
我们总说:判断一个家庭氛围的好坏,首先就是要看他们的饭桌气氛是否轻松愉悦。
太多说教只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引发争吵,与孩子产生隔阂。
久而久之,孩子会讨厌家里的氛围,进而拒绝与父母交流。
NO.2
饭桌上能做什么?
其实,在饭桌上是我们和孩子交流感情的好时机。
孩子在学校遇到什么趣事,聊聊父母工作中的辛苦,周末休息时准备去哪里玩……除了教训孩子,饭桌上能聊的轻松话题可多着呢。
在“饭桌教育”这件事上,闺蜜甜甜的做法很值得大家借鉴——她从不在饭桌上提孩子的学习,也不会讲道理、灌鸡汤。
在这段时间里,她只做好三件事:
1. 教会孩子正确的餐桌礼仪。
我国是一个非常讲究餐桌礼仪的国家,吃饭时有很多的规矩。比如让长辈先动筷、不用筷子敲碗盘、不乱扒拉盘子里的菜、吃饭不吧唧嘴……
这些规矩,都需要孩子从小培养。当他们习惯成自然之后,自然也会是一个懂规矩、有教养的人。
所以在吃饭的过程中,甜甜和老公会以身作则,有意识的教导儿子懂得并遵守餐桌礼仪和规矩。
2.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吃饭时,甜甜会严格要求规定儿子的吃饭时间,不能拖拖拉拉、边玩边吃。
时间一到,甜甜就准时收拾桌子,不管儿子吃没吃完,一律不许再吃了。
没吃饱?那就饿着吧!
3. 让孩子练习做家务。
对于家务活,甜甜一家三口都有明确的分工:老公买菜、接送孩子上学;甜甜负责做饭,而孩子要负责在饭前摆好碗筷,并在饭后擦桌子、刷碗。
甜甜觉得,孩子也上小学了,可以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他才会明白父母的辛苦付出,懂得分担和照顾别人。
有些家长表示很无奈:
每天一睁眼,大人上班、孩子上学一整天都见不到面;晚上吃完饭,父母要做家务,孩子要写作业……饭桌上不说,哪儿有时间管孩子啊。
但是,正如鲁迅先生的那句经典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你可以在睡前挤出半个小时,跟孩子谈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了解学习的情况,点出不足和错误……相信效果比饭桌上强!
总之在饭桌上,父母还是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尽量避免批评教育这类会影响双方心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