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新的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四特酒酿造过程的品控也在不断进步。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四特酒开始尝试创新和变革,开发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促进销量的持续提升。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的《天工开物》就详细记录了“四特土烧”的工艺。百年来,经过历代酿酒师的传承与优化,成就了如今四特酒总结出的“续渣混蒸,三进四出”酿造法,并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的“1”是一种原料,即整粒赣鄱稻米,不浸泡,不粉碎,固态发酵;“2”是两种窖池材料,酿酒窖池四壁由龙虎山丹霞地貌红褚条石垒砌而成,窖底铺放优质窖泥;“3”指的是3种大曲原料,即面粉、麦麸、酒糟(丢糟);“5”代表5轮次发酵,即投粮根据不同时节进行增减,一年为一大轮次,随时节变换细分为5个轮次;最后一个“3”是3层次摘酒,分为上、中、下三层取酒,每个层次的酒分别入库贮存。这便是四特酒总结形成的“12353”工艺密码,最终酿造出色泽晶莹、清浓酱诸香谐调秀雅,入口绵甜柔顺、酒体丰满、柔和回甘、回味悠长,风格典型的特香白酒。
唯有守正创新发展,才能在不同时期持续引领风尚,这也是一些老字号能够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的“传家法宝”。从1952年建厂,到现在名满天下,走过71年风雨的四特酒,正在新发展阶段乘风而上。在未来,四特酒也将继续秉持“传承、创新、品质、服务”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中国白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