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世界都在焦急等待中国这座“世界工厂”的复苏和重启。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全国上下有序复工复产,形成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从中国工厂机器重新开动的轰鸣中,世界看到中国疫情防控的积极成效,更看到中国经济的十足韧性。
疫情压不垮中国经济、中国制造。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体量大、韧性强、有广阔的回旋余地,这些都是我们坚定中国经济可以快速恢复的信心和底气。
机器声响“世界工厂”加速重启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同时打好重点医疗防护物资保障和分区分级复工复产稳增长两场硬仗?
疫情压不垮中国经济。目前,国内已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车间里的隆隆机械声,满载着货物集装箱的中欧班列……是“世界工厂”继续一路向前的铿锵足音。减免房屋租金、推迟缴纳社保、采取贷款展期……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开复工的燃眉之急,努力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为市场注入信心与力量。
对症下药切中企业痛点
自2月10日复工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上下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底至3月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各类扶持政策800项。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大多已经超过90%。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全国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为52%。多份调查报告显示,订单和营收减少,刚性支出压力增大,现金流吃紧,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自1月底以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减负纾困政策。中国政府网和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推出的疫情防控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库显示,截至3月7日,国家层面已出台146项政策文件;除西藏、新疆以及港澳台地区外,全国29个省区市推出的地方政策多达654项。这800项政策主要围绕为企业减负、加大金融支持、增加财税补贴、支持稳岗就业、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
此外,一些地方还主动加大力度。比如,在落实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同时,北京、西安等地对受疫情影响大的中小微企业,停征特种设备检验费、污水处理费和占道费。在金融支持方面,银保监会要求2020年普惠型小微贷款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湖北、福建、云南等地提出的目标为再降1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对全国25个省份(不含甘肃、青海、陕西、西藏、新疆和云南等省区)102份涉及防疫复工的政府文件进行了统计、分析。聂辉华认为,企业当前生存发展主要面临招不到工人、招到工人难以保障健康安全和现金流困难三个“痛点”,即一方面是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钱的问题。有效的援企稳岗政策和其他扶持政策必须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世界工厂”稳住全球供应
中国制造业规模稳居全球首位,中国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1月底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工厂”意外停摆,连锁反应很快传导给全球产业链。
在智能手机领域,由于代工厂停工、物流受阻,加上在华门店大量关闭或缩短营业时间,苹果发出预警称,今年1-3月的营业收入目标“预计无法完成”。研究机构称iPhone同期销量将比预期少600万部。
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推算,中国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世界其他各国的生产及销售就被拉低67亿美元。可以想见,如果中国不及时复工复产,焦急等待中国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外国企业也将一同承受“黑天鹅”带来的困境。
随着“中国制造”的战车隆隆启动,跨国企业在华供应链迅速修复。从中国工厂机器重新开动的轰鸣中,世界看到中国疫情防控的积极成效,更看到中国经济的十足韧性,以及疫情带来影响的阶段性、暂时性。“世界工厂”加速重启,既有利于中国保障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回正轨,也是为世界经济疏压,维护全球共同利益。
央企复工“顶梁柱”率先顶上去
从现代化厂房到掘进中的隧道,从脑力激荡的研发院所到热火朝天的生产一线,随着复工复产陆续到位,一批国家重点科技专项、超级民生工程、外资标杆项目重现往日繁忙景象。
重大工程复工,不仅是生产运营的启动,更迅速催生出一个个振奋人心的“首次”“首台”“首艘”“首发”,依然不断创造新纪录、铸造一个又一个的“中国骄傲”。
中央企业是重大工程的主力军,截至3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所属4.8万户子企业,复工率为91.7%,石油石化、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工率目前已超过95%,有的已达到100%。
“疫情对企业造成了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携起手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中央企业支援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称。
纾困中小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复产
作为主力军、国家队,中央企业在产业链上占据着重要位置,除了自身坚持科学防疫、有序复工外,也通过保障基础供应、重大项目发挥带动作用、确保全球产业链稳定、多策并举纾困中小企业等举措,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通力合作、共渡难关。
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国家电网出台8项举措,通过减免企业电费、延长“优惠政策”期限的办法,减免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电费约489亿元。同时,对政策惠及的4200余万户电力客户,采取临时抄表、逐户计算等措施,确保他们充分享受到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与此相应,南方电网不仅强化了前期已出台的6条支持性举措,还在第一时间新出台5项措施,预计从2月1日至6月30日,将为用电企业减免电费106亿元,本次减免电费全部由南方电网公司承担,进一步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为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华润燃气结合国家发改委的相关通知,研究出台了6项措施,提前实行淡季价格政策,尽可能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对化肥等涉农生产且受疫情影响大的行业,将给予更加优惠的供气价格。由此,将有超过23.6万家工商用户从中受益。另有相关企业,也在此间发出最新通报,以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重大工程领跑,筑牢国力基石
重大工程,是中国实力的集中体现,容不得丝毫放松。2月18日,航空工业西飞民机新舟700总装厂房内,首批研制的2架新舟700飞机正在进行不同阶段的总装工序。
顺利复工,不仅要对内统筹,将研制进度需求与人员复工顺序一一对应;还要对外协调——新舟700项目产业链涉及众多外部供应商,他们遍布全国乃至海外,要协助复工复产,整个生产才能“妥妥的”。措施到位,2月10日,西飞民机正式复工。目前复工率达到70%以上。
放眼全国,能量满格的岂止是新舟700!在海上,中国船舶集团各项重要装备已恢复建造,自南到北,各大船厂纷纷复工;在陆地,重型燃机、核电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展良好;在空中,北斗三号全球系统运行保障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正集中突击,长征五号B型运载火箭抵达海南文昌发射场,将全力迎接首飞。从载人航天、量子通讯、深海探测到高铁、核电、特高压,重大工程继续夯牢国力基石。
每一项重大工程,都如齿轮咬合般汇聚各部门、各环节的共同托举,并强力拉动产业上下游。疫情带来挑战,却阻挡不了一批批重点工程铿锵突进的步伐。
“链”接全球 中国制造全力复工
新冠肺炎疫情会动摇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吗?答案是否定的。的确,疫情在初期给中国制造企业带来暂时性困难,对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造成扰动,这种扰动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到全球产业链上。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海外企业由于中国的“喷嚏”陷入“感冒”般停摆中。2月初,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短缺,韩国现代汽车在国内的生产线已经大面积停产。同样的原因,日产汽车在国内的生产线也在2月中旬暂停了部分生产线。
不过,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中国企业正重现“全球供应”的忙碌景象。“珠三角机器开动了,世界产业链都稳定了。”有企业家发出如是感慨。
与全球产业链紧密相连
进入3月,随着疫情逐步受控和气温回升,珠三角春天的气息愈发浓烈,这座“世界工厂”加速醒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最新消息显示,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东企业复工率已经超过90%,外省返粤人员超过608万人。
在深圳市光明区,亚洲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中心迈瑞医疗光明制造基地呈现出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迈瑞医疗方面表示,随着产能提高和国内疫情压力逐步缓解,海外订单交付问题不大。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这次疫情让很多人再次认识到“世界工厂”和全球产业链紧密相连。在智能手机领域,世界智能手机产量的65%集中于中国,美国苹果公司全球809家零部件供应商中,有47%在中国,其中不少供应商在珠三角。
深圳上市公司欧菲光为加快复工,春节后包了两架飞机接员工上班,目前基本排除物料风险,客户订单排到6月。作为全球智能手机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商,欧菲光迅速恢复的产能对苹果、华为等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器制造领域,格力、美的、格兰仕等国内知名电器制造企业均已复工,复工率有望实现100%,以尽快满足全球市场的订单需求。
截至2月底,全国物流企业复工比例已经超过六成,道路货运市场持续回暖;一些重点城市如深圳市截至3月10日物流企业复工率为100%,空港企业复工率96%,港航复工率97.8%。国家发改委3月8日的信息显示,中欧班列复工率已达90%以上,今年以来,开行量实现逆势增长。
协同制“罩”助全球抗疫
中国制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有多强?通过小小口罩,可以看到中国拥有当今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
疫情突发,让口罩一举成为市场宠儿。普通医用口罩看似普通,却涉及化工、纺织、机械、冶金、电子等基础工业门类,涉及原材料、设备、厂房、资金、人力、准入许可、生产周期七大要素,而只有中国,才拥有最完整的口罩产业链、供应链和生产要素。
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中国口罩产量创下新高: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有效满足了疫情防控需求。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企业纷纷“硬核”跨界生产口罩的结果。根据天眼查统计数据显示,仅一个多月有近700家为科技推广、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变更工商注册,跨行生产口罩及相关生产线产品。
产业链企业硬核复产,中国制“罩”对全球抗疫都具有意义。以美国为例,美国正要求4家投资亚洲最大经济体的海外企业回国生产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以保障美国本土需要。但美国卫生部官员指出,生产相关产品的原材料,是需要中国市场供应的。事实上,在美口罩生产商将工厂几乎全部迁到中国市场,美国的口罩90%要从中国进口。
韧性强劲 中国经济内在向上
“中国经济韧性强劲,内需空间广阔,产业基础雄厚,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特别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这番铿锵话语,在疫情期间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中再次得到了印证。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前两个月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短期来看总体可控。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
如果说快速复工,是鼓舞了士气,那么着手应对疫情冲击,让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则是在中国经济韧性强的一个表现。
“两手抓”暖企实招频出
一手要打好疫情阻击战,一手要推动经济平稳运行。聚焦企业当前面临的返工人员和防疫物资不足、产业链上下游不配套、资金压力大、交通物流不畅等诸多难题,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推出政策组合拳,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地方也纷纷采取管用办法、创新务实举措,给企业复工复产注入“强心剂”,吃下“定心丸”。
复工复产,首先要破解员工返工返岗以及复工后防护难题。国家发改委表示,要分批有序推动错峰返程返岗。
复工复产,还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工信部提出,要分类分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要推动大企业重点项目顺次复工复产,要对复工复产的要素进行保障。
交通顺畅也是复工复产的关键保障。交通运输部日前要求保障农民工输入输出地的相关客运线路顺畅运营。
地方层面,云南等地也纷纷出台应对疫情有序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在推动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推出一揽子实招。山东不少地市则简化企业复工备案流程,“一企一策”指导帮助企业制定复工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协调解决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等困难问题,增强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
疫情发生以来,在传统产业受到较大影响的同时,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各种新消费和新动能层出不穷,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练内功”应对疫情冲击
在大批制造业企业开始陆续复工复产后,企业苦练“内功”,成为另一场迫在眉睫的战役。
在面对疫情的时候,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业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和“工业大脑”,以技术代替人力,往往能降低企业在疫期的风险。
以广州为例,目前,广州已集聚了广州数控、瑞松、明珞装备等一打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从上游研发设计到中游生产,以及下游系统应用集成的完整产业链。2019年,广州工业机器人制造业产值增长9.8%,居全国前列。
在待工期间和复工期间,如何满足企业各地经销商的需求,方太的应对措施包括:一方面,将在一季度无条件向经销商返利3900万元;另一方面,计划拨给经销商约5200万元的房租和人员补贴;此外,针对某些具体的产品线,还会给出有针对性的补贴。
与经销商共同“抗疫”,对他们进行“松绑”以及支持,同样也是汽车行业抵御这次“黑天鹅”的方法。比亚迪方面指出,他们已经积极与经销商和供应商伙伴调整销售及采购排产目标,同时也对消费者线上看车、购车采取了多项举措。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巨大的市场优势是中国经济的潜力空间。相信在疫情结束后,中国经济的后续增力仍十分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