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2022年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的收官之年。犹记得,2018年3月,政协报告中的“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智慧和力量”;犹记得,2019年3月,政协报告中的“紧扣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犹记得,2020年5月,政协报告中的“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议政建言”;犹记得,2021年3月,政协报告中的“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犹记得,2022年3月,政协报告中的“以高质量建言服务高质量发展。”
春华秋实何寻常,如椽巨笔著华章。
回望十三届全国政协,2000多名委员珍惜荣誉认真履职,五年来已经提出1.87万份提案。疫情之前,委员们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案,占比超过40%。疫情之后,对中小品牌扶持的提案接近500份,内容围绕着品牌的经营成本、自主创新、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等角度,为“品牌强国”战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也让中国品牌感受到春天般的“暖意”。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细读十三届全国政协的工作报告,虽未直接言及“品牌”二字,但涉及品牌的要素非常多。最引人关注的是“高质量发展”。从2019年政协报告提出要“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0年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从2021年的“以高水平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到2022年的“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为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就是能体现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就是能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创新发展。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围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建言献策。2018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大会上,在经济类发言中,委员们重点针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问题提出建议。比如,肖凯旋委员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在落实到企业”,九三学社中央建议“既要去杠杆更要优化杠杆”,刘明忠委员提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突出振兴实体经济”,陈萌山委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重视科技引领”,江泽林委员就“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生态与生态产业”提出了建议。
此后的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委员们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科技创新新型企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角度,建言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公平竞争和反垄断
细读2019年、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及“反垄断”。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反垄断工作和公平竞争”。
众所周知,平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和市场业态,推动了产业迭代升级、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但是,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不容忽视,“自我优待”、“大数据杀熟”、强制“二选一”等破坏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对市场竞争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平台经济带来的挑战、相关案件的涌现……这些因素都需要反垄断监管执法持续创新监管方法。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反垄断”进行了建言献策。比如,2022年3月,连玉明委员注意到,“如何打破行业竞争壁垒,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反垄断是强化数字平台监管的关键一环”;周汉民委员呼吁重视对平台企业的系统性垄断研究,推动《反垄断法》修订;霍学喜委员提交了《关于完善快递行业反垄断监管的提案》;民革中央建议将数据作为主要的监管要素,加强技术嵌入式监管和实时动态监管。
集众智、谋良策、聚共识。
委员的建议被听取。2022年,政府部门将继续强化反垄断,推出创新管理办法,净化生态,让更多新品牌迎来“春天”,品牌生态“百花齐放”。
关键词:科技创新
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其核心要义是要在核心科技方面实现自主可控发展且技术供应链完整安全。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
科技创新就是生产力,品牌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
从2018年到2022年,“科技创新”成为政协委员口中的“热词”。先有许礼进委员建议,“揭榜挂帅”要从制度上做实做细。然后有刘中民等21位科技界别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加快推动我国“颠覆性技术”国家专项创新基金的设立;还有杨正国委员建议,增强“技术撮合经纪人”作用促成果转化。
精炼的建议,充分展现了委员的朴实愿景。
科技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2019年3月,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赵雯建议,从法律制度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民革中央就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在提案中建议,我国应将填平原则与惩罚性赔偿原则共同运用,对初次侵权者适用填平原则,以警告而使其改过,对多次侵权也即恶意侵权者,适用惩罚性赔偿进行严厉打击。
会场内的高质量建言,得到良好的反馈,激发创新活力的政策加速落地。华为集团、小米集团、中国中车、三一重工、京东方、美的集团、中国李宁、鸿星尔克、大疆无人机、格力集团等中国品牌,把创新的价值嵌于品牌建设中,蓬勃生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品牌建设
细读政协工作报告,虽未直接言及“品牌建设”二字,但委员们提出让中国企业成为世界品牌的建议非常多。
每年5000多份提案,来自34个界别的委员们,越来越多委员凝聚智慧聚焦品牌,用全新的视角,从不同侧面关注品牌并且提出建设性方案。
比如,2019年3月,在诸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裹挟”的世界形势下,刘永好委员建议,引导优势农业企业参与,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培育一批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的绿色优质农产品。
比如,2021年3月,卞志良委员建议给予中国品牌更多保护;骆沙鸣委员呼吁中国品牌要把品牌战略定位在国际品牌创建;龚永德委员则建议,聚焦打造旅游国际品牌;王文银委员建议引入龙头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王均金委员提出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保护品牌发展;陈海佳委员建议打造我国世界级的高端化妆品品牌。
比如,2022年3月,严纯华委员提交了关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提案。
集众思广忠益,上下同心。
走出会场,带着交出一份五年期合格答卷的决心,委员们意气风发,心怀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从2018年到2022年,会场外,中国品牌不断向上突围,追求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世界500强的中国品牌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中国企业、中国产品、中国品牌如同参天巨树,新芽岁岁破枝、枝干年年伸展。中国品牌们也意气风发,将在新的征程上,强化品牌意识,推动品牌强国,让品牌动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