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针对“三农”发展和城乡关系调整的战略部署,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立场,就是努力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我国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断增进人民幸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乡村振兴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突出,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加速;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为加快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源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实现经济基础的现代化,在生产力意义上表现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其中就包括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任务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得以发展的必备前提。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农业科技快速进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大大增强,种子等农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促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巩固提升,2022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其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强化协作配合,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农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三农”工作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稳定农业,建设农村,赋能农民,构筑乡村“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机制。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稳定农业,不仅应坚决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国之大者”,还要聚焦智慧农业的开发,优化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农作物产量和市场供给。建设农村,就是让农村更加宜居宜业,更加美丽清洁。作为农民生活的直接环境、农业发展的第一战线,农村在乡村振兴中应扎实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宗旨,在充分考虑农民意愿与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农村供水供电、卫生厕所等基本设施建设,完善“数字乡村”的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打造文明宜居生活环境。赋能农民,不断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乡村振兴为了农民,也依托农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为此,我们党始终致力于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培养农民的致富能力,形成强有力的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立足国情,积极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一是积极推动产业振兴,通过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实现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联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秉承“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的理念,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招贤纳士、广聚英才,促使生产经营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公共服务人才等多元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三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重视农村特有农耕文化、非遗文化、节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致力于增强乡村文化底蕴,培育文明淳朴乡风,借力乡村文化禀赋打造乡村文化产业。四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重视对乡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推动农业实现循环化、可持续发展,积极治理污染问题,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宜居和美乡村。五是促进乡村组织振兴。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组织体系,夯实乡村有效治理的根基,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作者:沈卫星 刘宇轩,分别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