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空中纷飞的彩片,“头戴”红绸绣球,载满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齐倍安)的发运车辆于2024年10月10日从齐鲁制药生物医药产业园出发,驶向全国各地。这款历时7年、由齐鲁制药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终于走向市场。
2024年9月26日,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为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这是继2023年6月伊鲁阿克片(商品名:启欣可)获批后,齐鲁制药研发上市的第二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以仿制药起家的齐鲁制药,如今不仅有两款1类新药获批上市,公司其他产品也出口到美国、英国、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齐鲁制药的创新和国际化战略,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帮助其跨过一道道险关。
让1个细胞“长”出2种抗体
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注射液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PD-1/CTLA-4双功能组合抗体。齐鲁制药副总裁张明会介绍:“该药由2种抗体按照特定的比例组成,可以协同发挥作用,就像2支军队'协同作战',能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也就是'战场'的实际情况,发挥最好的协同效果。”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来说,抗体药物因具有靶向特异、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代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因此,抗体药物也成为全球医药研发的焦点。
“基于肿瘤患者的需求,我们发现组合抗体技术非常有优势,但这种全新的技术尚未得到业界肯定,还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所以开发难度极大。”张明会说。尽管质疑声四起,但是考虑到一旦技术开发成功,就能为肿瘤患者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齐鲁制药还是决定拼一把。张明会补充介绍:“我们不仅要研发这个产品,还要将这一技术建成开发系列产品的组合抗体创新技术平台,希望能研发出更多的创新产品。”
“在研发新药前,先要研发新技术平台,这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研发的投入和风险非常大。”齐鲁制药生物技术开发研究院执行院长安振明细数着研发新技术平台面临的种种挑战:“通常1个细胞只能表达1种组分,我们想让1个细胞表达2种组分且互不干扰,这是一个挑战;在工艺上,让2种组分持续稳定地保持固定比例,这是第二个挑战;找到足够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把比例准确检测到,还要灵敏地发现错配的组分,这是第三个挑战。”
顶住业界质疑和巨大压力,研发团队在多项关键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在2015年成功开发出了组合抗体MabPair技术平台,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注射液正是由该技术平台孕育而成。“开发组合抗体最核心的地方是复合抗体的比例,其源头是对细胞株的开发。我们创造性地从6000多个单克隆细胞株中挑出了按正确比例表达并且没有错配的、稳定的工程细胞株,这成为项目走下去的关键。”齐鲁制药生物技术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孙丽霞说。MabPair技术平台通过独特的设计,全方位确保产品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
在完成早期设计、筛选与评价后,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注射液于2017年6月立项,随后研发团队开展了早期药学研究和临床前药理毒理评价等,在我国和美国启动临床研究。2023年8月,齐鲁制药以优异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向国家药监局递交新药附条件上市申请。2024年9月,该药附条件获批上市,比预计上市时间提前了两年。
“电子资料近30G,打印出来有2000多本,能装5大箱。”齐鲁制药注册人员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申报附条件上市的创新生物制品,提前半年就开始策划。即便准备充分,心里还是没有底,幸好药监部门提前介入并指导我们共同完成申报。国家药监局、山东省药监局以及行业专家在尊重科学、保证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就如何开展研究、加快研发速度,给予我们很多指导、建议和帮助,大大加速了产品上市进程,让产品尽快满足临床需求。”
做有温度的科技创新
从“仿创结合以仿为主”到“创仿结合以创为主”,再到如今“仿创并重”,齐鲁制药的创新驱动战略不断调整,背后的追求始终是做有温度的科技创新企业,让老百姓用上负担得起的国产优质好药。
齐鲁制药总裁李燕介绍:“新药是着眼于未满足的临床用药需求,解决无药可用的问题或者提供更高效药物;而仿制药则是不断增加供给,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国产好药,实现药品可及性。”仿制药虽然是仿制,但技术含量并不低。她曾用登月来形容仿制药:“就像美国最早实现了登月计划,我们知道了可以登月,但具体该如何实现,完全要靠自己去探索。”
2018年,一部影片将癌症患者难以承受天价抗癌药的困境表现出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实,电影里药品原型之一的吉非替尼片就因齐鲁制药的成功仿制上市,倒逼原研药大幅降价。这款药的原研产品于2005年在我国上市,在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价格高达5000多元一盒。当齐鲁制药研发的吉非替尼片(商品名:伊瑞可)获批上市后,原研药价格被迅速拉低到每盒1000元。此后,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原研药被迫降价到每盒不足500元,而齐鲁制药则进一步将价格降至每盒200多元。齐鲁制药把原研药的价格拉了下来,为患者大大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5月,齐鲁制药的吉非替尼片成功出口该药的原研国美国。
吉非替尼片的故事,仅仅是齐鲁制药不断加强科研攻关、持续打破原研药垄断、造福患者诸多事例中的一个。截至2025年1月,齐鲁制药共有193个产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过评数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选择,提高患者用药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如今,创新驱动成为齐鲁制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齐鲁制药在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高端非专利药等各板块多点开花、突飞猛进,彰显创新成果与强劲势头。
“我们在全球建有六大研发中心,建立起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组合抗体等一系列国际先进科研平台,打造了有国际视野、各层级领军人才引领的4400余人的专职研发团队,2023年研发投入44.3亿元,'十四五'期间,预计研发投入将超200亿元。”张明会表示。2023年,齐鲁制药上市新产品34个,其中8个产品在我国为独家或首家上市;2024年,上市新产品39个,包括1个1类新药、14个生物类似药。这些研发产品上市之后,将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
在齐鲁制药展厅,贴着外文标签的药盒、药瓶在展台上摆放得满满当当。“我们的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供应之余,出口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个产品在全球或所销售国家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山东齐鲁医药进出口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张芳拿起展示品说道。
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从40多年前创立至今,齐鲁制药始终以国际视野引领企业发展,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齐鲁制药的“走出去”,从“引进来”开始。1993年,齐鲁制药从德国引进国内第一条大型冻干生产线,高标准、前瞻性的硬件设备不仅在业界引起轰动,更为齐鲁制药迈出国门打下基础。1995年,齐鲁制药又与全球头孢菌素领军企业--意大利安替比奥制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齐鲁安替制药有限公司,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这次合作是齐鲁制药主动将自己接轨到国际医药产业大链条上,从管理理念、质量管理体系、硬件设备、人员专业素质等全方位与世界一流企业保持同一水准。这些正是让产品走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出口产品从非无菌原料药到无菌原料药再到特色原料药,从小分子仿制药到高端复杂制剂仿制药再到生物类似药,'走出去',我们扎实有力地走了近20年。”张芳说道。拓展国际版图不仅仅依赖于企业的销售能力,还需要在各个关键领域都具备强大的实力和协同能力,依赖于研发、生产、质量管理等环节的坚实支撑。
如今,齐鲁制药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2024年在欧美获批超过15个产品,产品治疗领域涉及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2024年,齐鲁制药出口额为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0%。
“齐鲁制药正在打造世界级药企品质,这是齐鲁制药的骄傲,也是中国药企的骄傲。”张明会说。(齐桂榕)
转自: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