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柿饼",从地头走向全国甚至海外,有啥魅力?小小"土特产",如何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古法融合新艺,精加工赢得"金口碑"
富平县是闻名全国的柿子优生区,栽培历史悠久。这里出产的尖柿个大、皮薄、肉多、味甜,被誉为"制饼珍品"。每年霜降前后,富平柿子熟了,柿农们采摘、削皮、晾晒柿饼,家家户户忙前忙后。
地道的富平柿饼以富平尖柿为原料,采用古法悬挂晾晒,经过削皮、架挂、捏心、出水、潮霜等20多道工程序,霜白无核、软糯香甜的柿饼就成了。千百年来,富平人遵循着自然时令,延用独有的"吊柿饼"手艺,使"富平柿饼"的品牌口碑日益精进。
12月22日,在富平县曹村镇太白村,房前屋后一串串金黄的柿饼披满银霜,专属"富平柿饼"的甜蜜味道扑面而来。
在太白村"万柿有心"柿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全自动削皮机、智能分拣线、智能无菌烘房等现代化加工设备正高速运转,10多名工人忙着将新鲜出炉的柿饼分选、称重、包装……
"3秒钟削完柿子皮,60个小时完成一批次烘干脱水,7天就能挂霜。"合作社负责人王辉告诉记者,以往做柿饼是露天晾晒,光这一道工序前前后后就得40多天,品质参差不齐,很是影响口碑。自打上线了现代化加工设备,不仅缩短了制作流程,也大大提升了品质。
对农产品来说,提升品质才有竞争力。而"富平柿饼"之所在广阔的市场里占据一席之地,秘诀之一就是好品种、好品质。这几年,富平县围绕打造"富平柿饼"区域公用品牌,出台了很多地方标准,从源头优化品种,推广标准化种植,确保尖柿品质更优质更安全;在加工环节上线新技术、新设备,层层改良升级,使传统工艺更精进更高效。目前,富平县已对50多家符合柿饼生产要求的企业授予富平柿饼区域公用品牌。
"去年卖了200多吨,每斤价格近30元,比往年销量高了三成。"加工精细标准,销量噌噌上涨,王辉走路都带着风,"我们这里做柿饼的企业不少,以前大多是单打独斗争。这两年,县里牵头、龙头企业带动成立产业联盟,把全县大大小小的柿饼加工厂、合作社连在一起,统一生产标准、加工工艺、营销模式,销路一下打开了。"
古法与新艺的融合,使延续数千年的"青睐"仍为富平柿饼驻足。如今,成为区域公用品牌,追求高品质、高标准、精加工,这柿饼又别有一番味道。
产地连通终端,"供应链"构建"大市场"
作为时令美味,"富平柿饼"一年只做一次,主打的就是品牌。然而,受季节、储存、产品单一等因素影响,柿饼销售周期短,要走到更大的市场,仍然面临不少瓶颈。
对富平柿饼来说,这个难题是渠道。
在富平县,每年柿子产量28万吨,加工柿饼7万吨。同时以柿饼加工为原点,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涌现出一大批经营主体和新业态。如何向内整合资源,向外联动全国柿类产业同向发力,以多样化产品丰富终端市场,成为提升品牌价值的关键。
走进富平县到贤镇陕西富平大方天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园,5000余亩的高标准柿子种植园规划整齐,4座现代化柿饼晾晒大棚一字排开,育种基地、物流冷库、标准化厂房一应俱全,满满的"现代范"。
最近一段时间,"富平柿饼"迎来销售旺季。在园区生产车间里,一个个软糯香甜的柿饼经过工人们分类包装,或进入冷库,或按订单销往不同市场。
"这批货有10多吨,出库后直接送往盒马、京东等平台配送中心送,再从配送中心直达消费者餐桌。"在物流仓库,品控负责人孙磊正对出库柿饼进行抽检,"还没上市,全国各地的订单就来了,出库量一天比一天大。"
作为龙头企业,大方天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2018年投产以来,年销售"富平柿饼"万余吨,去年产值更是创下1.5亿元新高。
"利用‘富平柿饼’这块‘金’字招牌,一头连接全国柿类产业,一头连接各类电商、新零售平台,打造自主供应链,形成全国柿类产业共用渠道、优势互补的模式,逐步从卖产品,转向标准、技术、品牌、文化的输出。" 在大方天玺农业董事长王方胜看来,柿子是果品中的小品类,产量产能有限,除了提升品牌"含金量",只有在终端市场下功夫,富平柿饼才能站稳"C"位。
这几年,大方天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直在探索:健全生产体系、冷链物流体系,实现富平柿饼全年销售;搭建"大数据+供应链"平台,将产地、企业、物流供应、终端用户连成一条线;布局天猫、京东、盒马、山姆会员店等全国线上线下80多个渠道,打通产地到终端"直通道"。
与此同时,富平县通过尖柿节、全民代言行动、短视频创作等形式大力推广品牌,使"富平柿饼 甜蜜中国"的口号火热"出圈"。全县100多家柿子专业合社、400多个家庭农场加快转型,正聚焦品牌建设和供应链环环发力,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玩转"终端大市场。
场景叠加内容,新"卖点"激活大平台
时值冬日,在广西桂林市平乐县桥亭乡平石村,漫山遍野红红火火的月柿挂满枝头,当地群众采摘、晒柿,收获着一年的收成。
最近几天,平石村桂林国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绍宣格外忙碌。5万亩月柿陆续采摘,还要做脆柿、跑销路,加上新上线的"冰柿"供不应求,车间里各条生产线连轴转……尽管忙得脚不沾地,徐绍宣心里却美滋滋的。
"去年开始做‘冰柿’,没想到一下就火了,头一年销量就破了8000吨。"说起"冰柿",徐绍宣乐得合不拢嘴,"我们这里柿子产量高,卖鲜果不值钱,以往按照传统做成脆柿,每斤也不超过3元。现在做成‘冰柿‘,每价售价达15元,就这还供不应求。"
去年,富平县与乐平县两地联手研发推出新品类"冰柿",一上市就成了"爆款",线上线下订单一个接一个。
"尖柿、月柿都能做‘冰柿‘。选好料,清洗、去皮后,经过智能烘干,3天就成,不仅生产效益高,产品附加值也提升了好几倍。"虽然远隔千里,但对"富平柿饼"的好做法,徐绍宣并不陌生,"‘富平柿饼’全产业链标准化、现代化程度高,工艺先进、产品高端,新营销模式更是智慧。等这批货出手了,我打算到富平取经。"
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靠山。这两年,随着"富平柿饼"区域公用品牌和供应链越做越大,富平县立足全国柿类产业频频布局,先后与广西、山西、山东、河南等地柿子主产区携手建成高标准生产基地,通过共享地方档准、先进技术、品牌营销等模式,根据各地柿子特色,研发新品类、增加新卖点,不断拉长产业链。
用富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耀武的话说,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品牌,内容都是核心。就产品而言,内容是品相、口感。而站在品牌立场,能做的内容就多了,可以是历史、文化、工艺,也可以是消费场景、服务、体验……
"农产品要走出品牌化路子,就不能局限于卖产品。我们要做的是跳出产地思维,利用自身品牌做内容、做场景、做服务,让消费者通过柿饼享受到不一样的体验和生活。"王耀武说,"消费者只要一提到柿饼,就能想到‘富平’二字,品牌就做活了。"
从卖产品到卖品牌,从品牌营销到用户营销,从技术输出到内容输出……毫无疑问,品牌价值的跃升不仅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创新的加持。如今,手握流量密码,"富平柿饼"正加快构建新型产业集群,为接下来实现全产业链产值百亿元目标铺好路、搭好桥。
作者:王劲宏 黄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